埃塞俄比亚议长穆拉图的中国情缘

2009年04月19日 分类:新闻事件

       (本刊通讯员报道)现为埃塞俄比亚议会联邦院(上院)议长穆拉图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谈起中国历史文化头头是道。如果不是长相特征,他走在大街上,你没准会把他当成中国人。 “我很久没说汉语了,水平退步了很多。要是10 年前,我一口‘京腔’,人家会以为我是北京人。”穆拉图自豪地说。原来,姆拉图学习生涯中的几个重要阶段几乎全都在北京:1976年在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学习汉语;1977 年至1982 年在北京大学(以下简称北大)哲学系读本科;1984 年至1988 年在北大国政系攻读硕士学位;1990 年至1991 年在北大国政系攻读博士学位,算得上是个地道的老北大了。 说到在中国留学,穆拉图津津乐道。小时候,他的理想是当一名空军飞行员,因为在他眼里,空军的服装十分帅气。可是,上中学后,他的想法渐渐改变了。那时,埃塞俄比亚政局不稳,一些思想进步的大学生常常到中学里宣传革命思想,穆拉图和其他很多中学生一样深受感染,将毛泽东当成了自己的偶像。穆拉图读高中时,他所在学校获得了保送学生到中国留学的名额。品学兼优的他成了被选送的对象。 到北京后,穆拉图学习刻苦,是老师眼里的优秀学生。在中国的学习,为穆拉图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1 年,年仅34 岁的他以参赞衔进入埃塞俄比亚外交部,很快就晋升为政策制定及培训司司长。此后,他先后担任驻日本、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的大使;担任埃塞俄比亚联邦政府经济发展及合作部副部长、农业部部长;2002 年10 月起任议会联邦院议长。 担任议长以后,穆拉图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因为经过多年战乱的埃塞俄比亚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有待提高。埃塞俄比亚同中国一样,是个多民族国家,有70 多个民族,70 多种语言,存在着复杂的民族矛盾问题。穆拉图访问中国时非常注意考察和学习中国的民族政策,以及中国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等方面的经验。 近年来,穆拉图访问中国时感慨良多,因为他所到之处发生了令人惊叹的变化。“在北京,若不是看到路名,我简直不敢相信那就是我从前熟悉的地方。中国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很快,值得世界各国学习。”“中国的轻工业产品在埃塞俄比亚很受欢迎,几乎在每一个店铺里都能看到中国的商品,中国服装往往意味着名牌服装。” 穆拉图表示,他对中国很有情缘,中国是他的第二故乡,以后他要常常回中国看看,并多为埃中友谊作贡献。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