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代赞比亚留学生的中国情结 - 北京交通大学赞比亚校友访谈

2016年03月25日 分类:新闻事件

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一批批赞比亚人前往中国留学。他们在中国学习先进技术,感受热情友谊,他们惊讶于中国的发展速度,爱上中国的便捷生活。随着时代变迁,他们有不同的中国故事,却有同样的中国情结。

“咱们和中国的缘分从未停止” 


66岁的卡塔大叔

“咱们当时在北方交通大学学习铁路运输专业,在展览馆附近,”66岁的大叔卡塔留着当地比较少见的平头,胡须微白,目光炯炯,说中文的时候爱用“咱们”。 

卡塔现在生活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经营着一家小型农场。1972年,他成为第一批赴中国留学的赞比亚人。当时,赞比亚和坦桑尼亚两国分别派出100名留学生到中国学习铁路运营与管理,为坦赞铁路做准备。 

卡塔说:“中国人是咱们赞比亚人和坦桑尼亚人最好的朋友。当时西方国家拒绝帮助赞比亚,是中国朋友无私地帮助咱们,帮助赞比亚把铜矿运出去。” 

“我曾经在人民大会堂见过周恩来、邓小平。”“去过北京动物园、王府井、北京饭店……”“中国人对咱们很好,每个月给咱们45块人民币的生活费,还有52块的餐费,足够用了。”

提到自己对中国的记忆,卡塔如数家珍。

1975年,卡塔学成回国,随后在坦赞铁路工作,直到1987年退休。其间他还担任过坦赞铁路赞比亚始发站卡皮里姆波希的站长。 

退休后,卡塔在当地一家中国人的公司里工作了9年半。现在,卡塔又计划开一家灯具店,从中国进货。除此之外,卡塔最小的儿子正在读大学,卡塔想让他将来去中国深造。

“其实咱们和中国的缘分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卡塔说。 

“中国的变化实在惊人” 

“那时候,中国还不像现在这样发达,是真正的第三世界国家,”弗赖迪·姆伦加对记者说道。


3月11日,赞比亚中国留学生协会一次聚会后的合影,左三是弗赖迪·姆伦加。

姆伦加是卢萨卡肯尼思·卡翁达国际机场的经理,曾在1978年赴中国留学,在北方交通大学学习交通工程专业。 

2007年和2011年,姆伦加曾经两次前往中国。“中国的变化实在是惊人,我甚至已经找不到我的学校了”。 

“1978年去中国的时候,我们是在香港转机,当时的香港要比中国其他城市发达得多。可到了2011年我去深圳考察一个通讯项目时,参观了深圳科技园,我发现深圳甚至要比香港还要发达”。

谈到在中国的留学生活,姆伦加说,上学期间他不仅学习到专业知识,还磨炼了性格。“中国人勤劳、诚实这些品质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姆伦加说。 

2014年,姆伦加和一些曾在中国留学的赞比亚人成立了留学生协会,姆伦加被推选为协会主席。他说,目前协会大约有100名会员,另外还有500名潜在会员。会员中很多人与中国保持着各种联系,有的在中国公司工作,有的与中国有贸易往来,有人还娶了中国媳妇。 

“我现在还有很多的中国朋友。在机场工作时也经常能够见到中国人,我会用我的经验和语言优势来帮助有困难的中国人,”姆伦加说。 

“与中国接轨就是与世界接轨” 

美丽是一名90后赞比亚女孩,她的赞比亚名字叫姆芭莉,中国同学根据发音送给了她一个中文名字:美丽。美丽2015年从中国留学毕业后回到赞比亚,目前就职于赞比亚中国银行。


爱说爱笑的美丽。

人如其名,美丽年轻时尚、爱说爱笑。她的中文发音虽然不算完美,但是表达清晰。美丽2011年去中国留学,第一年在上海学习语言,随后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读了四年通信工程专业。美丽说,之所以选择去中国留学,是因为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非常快,希望能学到一些实用的技术。 

回想在中国的日子,美丽感叹:“中国实在太大了,有很多美丽的城市。”她利用节假日去过北京、武汉、广州、长沙等城市。西安的大雁塔、华清池、上海的东方明珠让她印象深刻。美丽更爱中国的美食,“西安的美食是最好的”。 

在美丽眼里,中国的交通是如此方便,地铁、公交、民航尤其是高速铁路,令出行异常方便。 

此外,美丽在中国还爱上了网购:“中国的网购非常、非常方便,而且价格便宜。”她说自己在中国经常逛淘宝、京东、天猫,购买过衣服、食品、药品等,回国时带给家人的礼物也都来自网购。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与日俱增,越来越多像美丽一样的赞比亚学生选择赴中国留学。据统计,目前赞比亚在华留学生约有1800人,而其中大部分是自费留学生。他们说,与中国接轨也就是与世界接轨。

[转自:新华非洲]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