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考和构建学会的未来发展

2009年08月16日 分类:新闻事件

      中国高教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会长 刘京辉 尊敬的郝平副部长、尊敬的陈晓光副省长、尊敬的展涛校长: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代表: 我很荣幸地代表学会,对20年来的学会工作做几点回顾、总结与思考。学会20年来取得的成就,是在教育部和中国高教学会的领导和支持下,是周炳琦、于富增和张秀琴会长、各位秘书长和全体常务理事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工作所取得的,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大家向他们表示由衷的谢意!由于本人接任会长时间不长,对过去的工作了解尚不够全面,总结回顾如有不足、不当、不够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教。 我今天讲的主题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考和构建学会的未来发展”。主要讲三部分内容:

       一、学会20年发展历程的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

       二、当前学会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三、下一步学会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学会20年发展历程的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 20年来,学会始终遵循“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规范管理”的来华留学生工作方针,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实现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与学会工作发展之间的“双向循环式大促进”。 学会是全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民间团体,是全国从事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自愿组织起来,研究、探讨、交流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民间组织。 学会主动围绕教育部有关我国来华留学工作的方针政策,深入研究探讨来华留学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建议。 学会努力构建会员、院校和地区间交流合作的多维平台,切实起到做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会员院校之间的交流沟通、经验共享、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全面合作;开展应用型、学理性、前瞻性的理论研究和学术研讨,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积极探讨来华留学生教育和管理的规律,创新发展思路。 概括起来就是坚持做好“两个服务”,即服务政府、服务会员。 

       20年来学会工作主要取得以下的成就:

       1、 坚持广泛宣传、动员广大会员、院校全面参与、共同进步的发展思路 1989年全国96所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在上海同济大学发起成立“高等院校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学会”。到今年,学会已走过了20个春秋。 如今,学会会员院校也由成立时的96所发展到当前的近300所。全国接受来华留学生的院校更达592所,覆盖了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我国来华留学教育事业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坚实道路! 为了更好地完成使命,充分发挥学会的作用,本届学会又扩大了常务理事的组成,还聘请15位省、市教育厅领导和大学校领导做特聘副会长,为学会工作提供更为珍贵的指导、咨询和建议,使学会的来华留学教育管理研究工作更加广泛、更加深入。

       2、坚持团结和发动地区学会及高校,促进本地区来华留学教育发展 各省市的地区学会在协助地方政府推进来华留学教育事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天津、辽宁、江苏、浙江、广东等13个省、市和中医药学界相继成立了“来华留学生工作研究分会”。 各地区学会经常组织本省市来华留学生举行生动活泼的汉语演讲比赛、歌咏比赛、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和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激发了留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让他们充分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的博爱宽容。 本次会议筹办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回顾展,就是根据部分地区学会的建议,在短短的一个月之内组办起来的。尽管它可能还不够完善,还不能全面反映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全貌,但它足以反映各地区学会和高等院校的积极性和对来华留学教育重要性的高度认同。 在此,我真诚地希望尚未成立地区学会的省市,能够充分认识,积极推动,尽早把地区学会成立起来,使本地区所有接收来华留学生的高校,能够在学会搭建的交流合作平台上,更加频繁、更加民主地探讨来华留学工作,推进来华留学事业。 

       3、坚持倡导学术自由,不断拓展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是学会的生命力和活力的重要体现。为此,学会努力组织好学术年会,不断参与和组织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等各项重要活动。 随着会员院校不断增加,学会的年会规模日益扩大。 2005至2007这3年参加年会的人数均超过300。特别是今年年会参会人员更是创纪录地高达500多人。 本次大会与会代表提交论文近300篇,且很多论文质量高,立意新,选题切合实际。经筛选,会议采用并在专题分组会上交流的论文有80余篇。很多文章的研究跨越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对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提高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如“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考”、“来华留学生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理”、“关于一年汉语强化培训”等论文都直接针对实际工作需要,破解发展难题。 2008年,学会设立了“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的探索”、“医学本科英语授课若干问题的研究及质量控制标准的具体贯彻实施”、“关于理工科类外国留学学位生的培养”等6项大型应用性研究课题。 针对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学会自去年年末倡议、动员各地区、各高校组织了大量的专项课题研究。今年5月学会组织课题组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合作,为教育部撰写了“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国际学生流动与我国留学政策分析”4万多字的高质量研究报告。 

       4、努力为研究来华留学工作提供全面、系统的研究史料 学会创立之初就开始编印《外国留学生工作研究》学术季刊,每期刊载20余篇文章,连续20年从未间断,累计出版74期,共刊载1400多篇论文。近几年,学会几次向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申请扩大期刊发行量,将原有的发行量扩大了50%以上,进一步满足了会员院校的需求。 多年来,学会及时将每年年会的优秀论文编辑出版。1999年、2002年、2006年编选的优秀论文集都深受会员单位的欢迎。 今年上半年,在教育部国际司的领导下,由国家留学基金委提供数据和支持,在学会秘书处的辛勤劳动下,已编辑出版2004至2008年5年的“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 于富增老会长用了近两年时间,由学会秘书处陪同走访、调研了5省市几十所高校,亲自收集整理资料撰写了30多万字的“改革开放30年的外国留学生教育”大型专题报告,现已出版成书。 学会秘书处正抓紧搜集、整理建国以来至2003年来华留学生数据,力争明年上半年编辑成书。 从明年开始,将每年编辑出版上一年度“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完整地再现我国来华留学生系列数据,将为院校和广大从事来华留学教育的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非常系统的、珍贵的重要参考、研究史料。 

       5、坚持促进学会及地区学会之间的多元交流互动 20年来,学会自觉服务于推动和提升我国教育大国的国际地位,自觉服务于推动国际社会加深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成就的认识与了解。积极保持与日本、韩国等外国留学生学会的交流,定期举办三国外国留学生学会会长会议,应邀参加APIEA 会议等,努力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搭建了多个国际合作和交流平台,不断拓展交流的渠道和领域。在合作和交流中开阔视野、汲取发展新动力。 在学会倡导和促进下,近年来各地区之间加强了经常性的横向交流。很多地区学会经常组织跨地区的参观、学习、考察,部分地区学会组建了区域间联席会制度。如京津常务理事联席会、江浙沪联谊会定期组织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地区学会的发展。 学会坚持以会员为本,把开展培训、交流、表彰激励等工作作为激发学会活力、加强会员情感的重要措施。如协助教育部国际司培训留学生管理干部,大家期待的2009年留学生管理干部培训班将在下半年举行。 

       6、努力搭建信息化平台,实现“网上大联合”,积极推动信息共享 学会经过多年努力,今年年初学会开通了自己的专门网站(www.cafsa.org.cn)。通过广开信息源、努力充实网站的信息量,满足会员更快、更便捷地获取各方面相关信息的需要,推动全国接收留学生院校的“网上大联合”。力求把这种“网上大联合”真正建设成为政府与学校之间、各地区之间和各学校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平台,共同分享成功的经验,共同解答难题。 学会将努力把网站建设成有关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权威信息资源数据库,我们希望获得大家的信赖和支持,推动大家形成不断上学会网站获取有益工作信息的渴望。使从事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留管干部、学者和研究人员随时可以获得所需要的任何信息,把网站建设成分享和交流学术成果的中心。 学会成立2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是教育部直接领导和推动的结果。更是刚刚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与个人、及今天在座的各位参会人员为代表的、数以万计的来华留学教育管理工作者,不辞劳苦、辛勤耕耘的结果。 回顾和思考20年学会的工作,我们之所以取得以上成就,就是因为我们坚持“服务政府、服务会员”的科学定位。 首先是为政府服务: 学会作为民间团体,我们要当好政府的助手,主动地围绕教育部来华留学工作的重点来研究制定学会工作,协助完成重点工作的调研,完成教育部国际司交办的各项任务。 做好政府的“喉舌”, 要承担发展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光荣的历史使命与重大的时代责任,及时传达国家和教育部的有关精神和指示,全面落实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路。 做好政府的幕僚,要研究来华留学实际工作中的热点、难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要做好前瞻性研究,主动、及时地反映情况,提供咨询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其次是为会员服务: 要构建会员、院校和地区间交流合作的多维平台,切实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促进会员院校之间的交流沟通、经验共享、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全面合作;组织会员深入研究探讨来华留学工作,开展应用型、学理性、前瞻性的理论研究和学术研讨,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积极探讨来华留学生教育和管理的规律,创新发展思路。 要使会员单位感到参加学会真正有收获,要靠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和理论研.

附件下载